经过2年全面普查,这个水生植物“基因库”有了新发现_全球热议

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2023-03-17 19:02:15


(资料图片)

交汇点讯 近日,江苏省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完成了为期两年的洪泽湖湿生植物全面普查工作。普查显示,洪泽湖在蓄水范围线内有湿生植物319种,隶属68科、193属。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蕨和野大豆;江苏省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4种,分别为断节莎、竹节菜、细匍匐茎水葱和疣果飘拂草。

洪泽湖地处淮河中、下游结合处,位于我国地理南北分区分界线上,是我国植物南北交流的过渡地带,同时处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环境适宜,滩洼交错,兼蓄并包南北,水生植物资源丰沛,曾有“百里芦荡,万顷草滩”之称,是水生植物天然的 “基因库”。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受水工建设、圈圩(围)养殖、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影响,洪泽湖水生植物资源急剧衰退。

近年来,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关注由大规模围网(圈圩)养殖、围湖造田和渔业捕捞造成的湿地面积萎缩、生境破碎化、水环境恶化、物种丰富度降低等问题,围绕“生态修复是目标、退渔还湿是举措、转产就业是保障”的主线,借助“2+6+N”共建共管机制,会同地方政府加大围网和圈圩拆除力度,做到“人走、船无、网清、坝除”。目前,累计完成退渔还湿面积28.62万亩,转产安置渔民6784人,基本消除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系统破碎化现象。

监测显示,相比于退捕前,洪泽湖鱼类的数量、规格、密度大幅提升,铜鱼、小口白甲鱼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淡水蛏等多年鲜见的水生动物也相继出现。

此次植物普查发现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4种江苏省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这表明洪泽湖水生生物资源呈现出快速恢复态势,水清草盛、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正在成为洪泽湖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编辑: 史伟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